最近读兵书,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。初时,那样晦涩的文字放在脑子里,会让我觉得有坠入深海的孤寂感。慢慢的,却感受到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。心里顿时充满了力量与平静。那天与故友Eric聊及此时,彼此也碰撞出微妙的兴奋和火花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,但是无不膜拜于古人的大智慧.“兵者,凶器也。将者,死官也。”好个“死官”——“夫将者,上不制于天,下不制于地,中不制于人。”浩浩乾坤中,无天于上,无地于下,无主于后,无敌于前。一将之兵,足矣!便能够如狼如虎,如风如雨,如雷如霆,震震冥冥,天下皆惊。做不了帝王之人,能将自己成就成为顶天立地的“将”,虽死何妨?
“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。”多么的辨证又至理。所以,原谅所有攻击你的敌人吧,无论他们是否出于人性的本意伤害你,actually他们承受的伤痛也许不比你少。运气使外力攻击别人,也许看起来胜了一筹,强过一时,可是内伤无形,大痛无痕!像上帝宽恕你自己的罪恶一样宽恕他们吧。
最近还在读科克托,读到他的若干观点。在某一节中,他写:“我等着两件事情来访问我:一部可以让我完全沐浴在纯净的童年的电影,一本在我很年轻或很孤单的时候,我希望可以放在口袋里的书。我拍了这部电影。我写了这本书。”我是一个很好的观众。剧院中,电影院里,我会哭,也会笑,并不起用我的批评精神。我不抵抗任何力量,它震撼我,碰到我的肩,我放任自己的感情。但是,如果一部作品试图给我其它的震撼,既不属于泪水,也不属于欢笑,这时,我的批评精神就会启动。只有美,才享有让泪水模糊的特权。
而泪水,是孤独的人的特权吗?
孤独的人总喜欢做诡异的梦,紫红的天,绚烂、厚重,大片大片白色的木兰花,或者拼命奔跑在无边的旷野,用尽全力奔跑却仿佛被慢动作定格般,速度迟缓而漂移......孤独的人总喜欢沉默,喜欢双手插袋,赤着脚穿白色的球鞋在城市的最暗角徘徊游离,或者点根烟在盛夏的午后,飞快地急驶单车,任mp3里Cold play或Nirvana的声音和风在耳边飞驰。孤独的人喜欢大海,喜欢文字,喜欢地铁站,喜欢咖啡,喜欢音乐,喜欢天空,喜欢小动物,喜欢流浪,喜欢Horrible film,喜欢......
通常,我是愿意用心贴近孤独的人的,我喜欢他们的深邃,喜欢他们的才华,甚至喜欢他们的忧伤和脆弱。可是有时又会很厌恶孤独的人骨子里的不确定,宿命,绝望,伤人的固执。尽管,我承认,我自己也是如此。
只是不知道,只是好奇,其他孤独的人面对大海,是否哭泣,是否如同个孩子般的泪流满面----像我一样!
一直向往飞翔的自由。
当一群鸟从那屋顶的天窗飞过的时候,我看着他们,听他们翅膀拍打空气发出干涩的声响,我知道了飞翔的艰难。
我很喜欢在午夜时分用清醒的头脑,用直白的文字记录周围的时光,围成一圈幽蓝的气场。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感觉吗?就像湮没在弥撒里的教堂壁画,关于世界的诞生以及神迹的壁画。那种凛冽感像极了阳光下闪亮的麦田,或者玫瑰花芬芳撩人的气味。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已经陷在里面的缘故,开始觉得我的文字里常常有了宗教的气味,虽然以前也出现过对圣经里摘选,只是现在更加的浓烈。圣经其实一遍也没有读完,太过浩瀚。至今,非常喜欢创世纪中的:起初,神创造天地。地是空虚混沌,渊面黑暗;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。神说:“要有光”,就有了光。神看光是好的,就把光暗分开了。神称光为昼,称暗为夜。有晚上,有早晨,便有了生命。
怒放的生命总是美的,可是怒放之后必然凋零。这是无可逆转和更改的生命轮回。
一切终将归于尘土。
一切终将归于宁静...